蜡日

蜡日朗读

风雪送余运,无妨时已和。

梅柳夹门植,一条有佳花。

我唱尔言得,酒中适何多!

未能明多少,章山有奇歌。

译文

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,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。

门前两边种着梅与柳,一株山楸树好花婆娑。

我歌唱你说难得,酒中的惬意何其多!

说不上酒中的快乐有多少,那石门山曾聆听过奇妙的歌。

注释

蜡(zhà)日:古代年终时大祭万物的节日。蜡,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。

余运:一年内剩下的时运,即岁暮。

时已和:时节已渐和暖。

夹门植:种植在门两旁。

佳花:指梅花。

唱:指咏诗。尔:你,指上句的佳花。言得:称赏之意。

适:适意,惬意。

未能明多少:难以明了到底有多少,意谓极多。指“酒中适”。

章山:江西南城县东北五里有章山,乔松修竹,森列交荫。疑当指此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孟二冬.陶渊明诗选注.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2:104-105

2、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85-186

蜡日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写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(422年),时年陶渊明五十八岁,诗人恰逢蜡日,即兴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柯宝成.陶渊明全集.武汉:崇文书局,2011:162

  此诗开头两句写腊日一到,岁暮就会很快被送走。虽然时有风雪,但无碍于季节的转换,天气的日趋暖和,指明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不可抗拒性,预示冬即去春将来,渲染了一种蒸腾向上,振奋人心的气氛。

  三、四句承接“时已和”写梅、柳干粗枝繁,高大挺拔,傍屋而植,夹门而立,那绽开的梅花一朵朵,一束束,串成一条,芳香四溢,构成一个静谧恬适的境界。在此,虽未言及其中人,其中人超尘拔俗的精神风貌,却可由所居环境的幽雅揣度到八九分。

  后四句集中表现所居之人的行为与思想活动。诗人写自己面对佳花把酒吟诗,觉得那花儿也似乎显得心满意足,高兴不已,深感这酒中的快乐,是多而又多。然而究竟其中有多少快乐。谁也弄不清楚,只知唯有像“双阙对峙,其前重岩映带,其后七岭之美,蕴奇于此”的章山那样的风景胜地,才是净化心灵,陶冶情操,激发诗情,可写出妙言奇句佳篇的理想去处。诗人在这里恰当运用了移情于物的艺术手法,把他那种陶醉于山水,热衷隐居生活的怡然之乐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  这首诗勾勒环境,清新秀雅,有力地烘染了人物的性格;抒发怀抱,移情于物,情趣盎然。尤其是“章山有奇歌”一句,既收束全诗,又有宕出远神之感,使想象由近及远,在更其广阔的空间驰骋,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,使其更显节短韵长,余味悠然。

陶渊明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 ...

陶渊明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太塘岭下好停车,小憩茅庵日已斜。藜苋尝来偏有味,鹪鹩随处可为家。

梦中云树迷千里,壁上烟岚识九华。最喜僧雏能解事,殷勤频献奥香茶。

()
彭桂

更传儿女意,尽解忆长安。索饭啼堪念,牵衣别自难。

两人今旅次,八口在江干。此际愁何似,秋风暮更寒。

()

擒文宿昔有高誉,曾策天人上玉除。海外未舒千里足,客中犹著五车书。

恩存棠树诗常咏,寓共江城迹暂疏。本为丹砂求作宰,知君不厌岭南居。

()

槛临溪上绿阴围,溪岸高低入翠微。

日落断桥人独立,山涵幽树鸟相依。

()

狮子曾闻住罽宾,如空何必问前因。霜连白草开荒后,日射黄金布地新。

旧疏未焚藏衲角,长歌应悔杂京尘。当时妙喜交游广,书到衡阳有几人。

()

跨鹤台高倚翠微,昔人城郭是邪非。蕊珠宫观秋如水,有客吹笙月下归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