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天乐·齐云楼

齐天乐·齐云楼朗读

凌朝一片阳台影,飞来太空不去。栋与参横,帘钩斗曲,西北城高几许。天声似语。便阊阖轻排,虹河平溯。问几阴晴,霸吴平地漫今古。

西山横黛瞰碧,眼明应不到,烟际沉鹭。卧笛长吟,层霾乍裂,寒月溟濛千里。凭虚醉舞。梦凝白阑干,化为飞雾。净洗青红,骤飞沧海雨。

齐天乐·齐云楼创作背景

  朱祖谋笺:卢熊《苏州府志》:“‘齐云楼’在郡治后子城上。相传即古月华楼也。”《吴地记》:“唐曹恭王所造,白公(即白居易)诗亦云。改号‘齐云楼’,盖取‘西北有高楼,上与浮云齐’之义。”又:据此,楼则自乐天始也。此词是吴文英在苏幕时作。

  “凌朝”两句。楼名“齐云”,所以即由此入手亦真亦幻地描绘之。此言朝阳霞光万丈从寰宇中射来,但是到了齐云楼前,却被是楼所阻,只留下一片阴影。“栋与”三句,用比喻、比较状楼之高。“横”,这儿作“平”解。此言齐云楼高得可与参星平齐,楼窗的竹帘即是用来北斗星当帘钩的。从齐云楼俯瞰附近西北角的城墙,那城墙似乎只有一点点高了。“天声”三句。“阊阖”,上帝所居紫微宫的天门。《离骚》:“吾令帝阍开关兮,倚阊阖而望余。”“排”,即推也。楼高“齐云”,故能在楼上听到喁喁细语般的“天声”。从齐云楼出发,还可以直达天庭,轻推天门而入,并在银河中溯流畅游。以上亦真亦幻从各方面渲染、夸张以表明是楼高且大,点出题意。“问几阴晴”两句,登高有感。词锋一转,问:是楼曾经过多少次风雨侵蚀,曾迎送过多少次朝阳、夕照?这晴晴雨雨的天气不是同世道的盛衰那样变幻莫测吗?你看那春秋时的吴国曾经称霸东南,但却像昙花一样,很快就被越国夷为平地。这古代的历史就是今人的借鉴,所以应当引起时人的警惕了。梦窗生当南宋末世,见朝廷昏庸,百官醉生梦死,“直把杭州作汴州”(林升《题临安邸》),所以就用吴国灭亡的历史借景抒情,敲响警钟。此由齐云楼地处吴地而自然地联想到吴国的盛衰史,可见梦窗词中并非都作倚红偎翠之语。

  “西山”三句,叙楼上远眺。远望西山一带横亘着青黑色的树林,绵绵不绝一望无际。向东平视,茫茫烟云使再好的视力也看不到海鸟的踪迹。此从实处写楼之高,使人视野开阔。“卧笛”三句。言近观楼下景色,可以见到牧童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横笛而吹的田园风光。这新清的笛声,似能冲破眼前无边无际的茫茫细雨。“溟濛”,即细雨。苏东坡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诗句,可证之。“凭虚”三句。此言词人在齐云楼上凭虚凌空地醉舞,眼前的一切在朦胧中化成了栏干外一片白茫茫的烟雾。醉人观看外物皆是如此。“净洗”两句,紧接前意。此言楼外细雨刹时间又转成为倾盆大雨,它像沧海倾覆一样,将楼外面红花绿叶无限风光的景致尽数扫光。结句兴好景不常之叹。

  全词紧扣楼名“齐云”两字,借题发挥,笔墨淋漓。梦窗不愧为是浪漫主义的词家高手。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...

吴文英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酒泉张掖近天山,大漠风云指顾间。莫道行边人万里,最西还有玉门关。

()
欧大任

下马嚬呼浊酒瓶,西游宾客在黄亭。布衣谁敢轻朱建,木榻空羞老管宁。

舞罢长虹秦气紫,头来明月楚天青。君看汝颍千秋会,曾为何人一聚星。

()

读到诸贤传,令人泪洒衣。

功高成怨府,权盛是危机。

()

孤棹溯霜月,还过阖庐城。系船杨柳,桥畔吹袖晚寒轻。

百尺层台重上,万事红尘一梦,回首几周星。风调信衰减,亲旧总凋零。

()

贤哉三谢后,分命守开州。卓荦才声重,循良政绩优。

论交当早岁,惜别已深秋。五马驰官道,双旌指驿楼。

()

水郭人家处处幽,太平久已息边筹。箜篌曲奏虹桥月,刁斗声传雉堞秋。

展席恍惊珠露滴,据床遥指玉绳流。封书欲寄南飞雁,翠竹窗西人正愁。

()